抱歉,现已不再兼容您的浏览器,下载现代浏览器

10.29

2021

北大汇丰智库 | 2021年三季度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分析报告

湾区研究 分享到

摘要

 

2021年三季度起,北大汇丰智库将定期对外发布基于“实时预测”(Nowcasting)方法的《湾区经济分析报告》,重点分析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季度经济形势,并预测各主要城市经济增速。我们认为,前三季度肇庆、惠州、中山三城累计增速将超过13%,为大湾区增速第一梯队;佛山、江门、广州、珠海前三季度同比增速预计超过10%;房地产等投资收缩及工业放慢导致深圳经济呈现放缓趋势;港澳经济则将受益于服务业好转而加快复苏。此外,《报告》结合三季度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热点事件,也重点分析了“限电限产”对广东经济的扰动、前海自贸区政策变动等问题。

 

一、三季度湾区经济增速预测

 

基于北大汇丰智库的Nowcasting方法和信息集[1],本报告预测了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三季度经济增速。预测模型显示,从前三季度累计同比看,澳门、肇庆、惠州、中山增速超过13%,复苏进程较快,深圳增速则从二季度以来有所放缓。如果剔除2020年基数变化影响,看相比2019年的两年增速,三季度肇庆、惠州、中山三城增速超过8%,为增速第一梯队;佛山、江门、广州、珠海、深圳、东莞增速维持在5%8%区间;港澳经济则将受益于服务业好转而加快复苏。总的来看,在高出口支撑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普遍正加速回归至疫情前的增速水平。

 

二、三季度湾区经济形势分析

 

1. 深圳:多种因素导致二季度以来深圳GDP同比增速明显放缓

 

2020年,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拔得头筹,率先实现经济复苏。但是今年二季度以来,深圳经济的增长动能呈现明显放缓态势。GDP增速由一季度的17.1%降至二季度的4.4%,且工业、投资等月度指标在三季度呈进一步趋缓,根据我们的预测,三季度深圳经济将继续放慢至4.2%,前三季度累计同比约为7.5%。但从相比2019年的两年平均增长率看,增速依然能够保持在5.4%左右,可见去年的率先复苏导致的高基数对今年同比增速的拖累明显。展望四季度,我们对出口继续保持乐观,工业同比增速有继续回升的态势,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稳定以及基建投资发力,GDP同比增速可能回升至5%以上。

 

二季度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受地产投资收紧影响呈现同比负增长

 

根据我们的计算,7月至8月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分别为-6.2%-7.9%,其中房地产投资在7月和8月分别同比下行了约25%16%,是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明显下跌的主因。但是,同比数据不佳其实背后有去年夏季地产投资基数较高的原因,如果从环比看,三季度地产投资与二季度基本持平。从相比2019年两年的平均增速看,三季度相比二季度有小幅上行。

 

地产投资总体遇冷最主要是受今年以来全国及区域层面地产政策调控的力度明显加大影响,这既包括需求端的购房条件、学区房政策变化,也包括地产企业融资端的“三条红线”,还包括深圳首创的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等。2020年深圳房价上涨是存在明显的非理性因素的(此前作为全国二手房占一二手房总成交比例最高的城市,价格上涨更易导致供给侧捂盘惜售),今年一季度出台的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格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打击地产投机,深圳楼市成交量自此缩水明显,据统计上半年深圳全市二手房成交31925套,环比下跌42.1%,同比下跌31.8%

 

地产企业在需求遇冷和流动性紧张下的决策,一定程度将驱动四季度地产投资环比好转。流动性紧张、融资渠道收窄要求地产企业一方面加快现有的地产项目竣工从而加速销售回款,以支撑其现金流需要,这对三季度的地产投资形成了支撑,也对2021年的投资形成了托底;但另一方面,对未来销售前景和利润空间的谨慎预期可能正在驱动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新开工面积增速在中长期持续放慢。

 

通信电子行业明显放缓影响上半年工业增长,但出口订单支撑下三季度工业增加值环比回升

 

深圳在2020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中排行首位,是典型的受益于疫情影响下出口持续高增长的城市。但是今年二季度以来,出口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缓,特别是工业中起到支柱性作用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明显放缓,一季度低于深圳GDP增速1.5个百分点,二季度则未对外公布数据。深圳ICT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华为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下滑29.4%,其中手机等消费者业务营收下降幅度超过40%,支柱性产业景气度较低给整体经济带来下行压力。

 

但是,三季度深圳出口总体相比二季度有好转,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二季度也有小幅回升,根据我们的测算,7月、8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约为1.2%3.4%,绝对量上也环比二季度有提高。三季度以来机电产品出口继续保持高增长,全年出口量占到深圳出口总额的80%,带动工业相关部门景气度有所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在纺织服装、家具等多个行业出口订单整体较饱满的形势下,深圳的主要产业如电子通信设备的一个优势在于其利润率相比其他制造业受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较小,由此整体出口有望在四季度继续回升。

 

深圳仍有较大债务扩张空间,稳定经济增长的工具箱较丰富

 

横向比较四个一线城市以及珠三角其他制造业城市,2021年前三季度深圳市经济增长只能说差强人意。但需要指出的是,深圳市仍有大量的地方债务扩张空间,可重点用于基建和民生投资,助力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

 

2020年末深圳债务规模占其当年GDP比重约3.2%。纵向看,从2019年开始债务规模正加速扩张,2020年底债务余额较2018年已扩张近6倍;但是横向看,深圳市2020年的债务规模占比相比其他一线城市仍很低(北京市这一比重为16.7%,上海市为17.8%,广州市为12.5%)。此外,深圳的隐性债务规模明显低于政府债务,深圳政府也宣布2021年将实现政府隐性债务全部清零。

 

2019年开始深圳市加大了政府债券发行力度,其中主要是专项债务的增长[2]20192021年新发专项债主要用于轨道交通、机场、环保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即便如此,从偿债能力看,2020年末深圳全市政府债务率(政府债务余额/政府综合财力,政府综合财力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7.4%,低于全国21.50%的平均水平,亦低于国际通行的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标准参考值(60%),政府债务负担很轻。

 

因此,伴随下半年专项债以及各类新增债务资金到位(如1012日,深圳市在香港簿记建档发行5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这也是内地地方政府首次发行离岸人民币政府债,这一突破源于202010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的授权),深圳市在下半年可以以更大的财政支出特别是基建支出力度来逆周期地调节经济波动、增强经济韧性。在中长期,应对制造业外流压力,深圳市也有能力对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加大财政支持、税收减免力度,以及出台更多政策吸引高技术人才,积累人力资本。

 

 2. 香港:预计四季度继续复苏,前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长1.5%

 

2020年,受疫情以及内外需求严重不足的影响,香港经济出现衰退,GDP同比下降6.1%2021年上半年,由于本地疫情基本稳定,加上全球经济复苏背景下出口需求增大,一、二季度GDP分别同比增加7.9%7.6%,与去年同期(分别是-9.1%9.0%)相比明显复苏。以经济全盘复苏为基本预期,香港在未来一年中GDP快速增长仍有发力空间,我们对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的预期值为6.9%6.6%

 

香港经济的基本态势是比较乐观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严格的防疫措施使香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近半年,香港日新增病例多数均在5以下,这些新增病例大多是输入病例,且经过及时排查后也得到了及时的隔离和治疗;疫苗接种工作的高效开展促使较好的免疫屏障形成,截至今年1018日,第二针疫苗覆盖率达到63%

 

第二,全球贸易需求的增加带动了内地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出口强劲增长。香港作为内地与世界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在货物进出口和相关服务业上获得较大利好,进出口贸易服务收益在上半年同比增长27.5%,其他重要行业如金融(除银行)、货物运输和仓储、咨询业务,相较去年同期都增长了20%以上。在社会消费方面,受惠于现金消费券的积极影响,香港零售业已连续七个月反弹,8月大幅增长11.9%,住宿业第二季度同比增速高达50%以上。

 

第三,内地与香港恢复通关可期。虽然特区政府仍未放开内地赴港禁令,但近半年以来,香港社会各界对放开禁令,恢复公路、铁路、航空等领域互联互通的呼声不断高涨,相信随着疫情管理常态化、防疫屏障不断巩固以及香港局势稳定,内地与香港之间恢复人员自由来往是可以期待的。

 

 3.澳门:预计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5.9%,仍有很大的上行空间

 

2020年,疫情导致赴澳人数明显降低,澳门旅游业、博彩业受到巨大冲击,当年GDP1943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579亿元,同比收缩56.3%。今年上半年,由于澳门和内地疫情都进入常态化管理,基本没有新增病例,全球疫情形势也有所缓解,赴澳人数明显回升,澳门经济随之快速恢复。预计三季度同比增长65.9%

 

疫情爆发后,赴澳人数从1月开始暴跌,至4月达到最低点,仅1.1万人左右,远低于此前常态的300万量级。2020年一二季度GDP分别为588亿和350亿澳元,收缩超过50%。此后,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赴澳人数回升,旅游业逐渐恢复。到2021年上半年,澳门GDP同比增长25.7%,其中第一二季度GDP同比增长分别为-0.9%69.5%,一二季度同比增长差距大的主要原因在于上一年二季度基数较小,另一部分原因在于新增病例长期归零、第二针疫苗覆盖率高达70%以上等利好现象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以及出入境防疫措施收紧的影响,澳门8月博彩毛收入环比下跌47%44.42亿澳门元,为今年以来单月最低,而9月份新增的几例确诊病例也为旅游业带来了一些反复,但疫情得到根本控制的总体趋势并没有变,新病例一出现就得到了迅速的隔离、溯源、筛查,截至目前已重新清零,这体现出澳门的疫情防控体系是严格且高效的,偶然的新增病例可使应急系统保持警醒和及时发现潜在漏洞,我们预期,此后赴澳人数将继续稳步增长,直至恢复到疫情前。

 

1011日,为应对疫情反复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澳门特区政府表示:将推出补贴中小企银行贷款利息开支、放宽中小企免息贷款申请条件等8项措施支援中小企业,舒缓中小企业经营压力,提振市场信心,维护社会稳定。日前,这8项措施正在加紧落地实施,涉及到的相关预算法案也正在抓紧修改和提交,以便企业和雇员尽快受益。1012日,广东省政府在澳门发行首支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这也是澳门本地首支内地地方政府债券,这是澳门与内地经济交流进程继续深化的表现,有利于推动经济复苏。总体而言,澳门由于经济总量小、人口少且旅游业、博彩业处支柱性地位,所以在面对新冠疫情这种重大全球性风险时,经济波动较大,但我们不仅要关注短期波动,还要从长期视角关注澳门整个经济的发展前景。

 

4. 广州:前三季累计同比增长9.9%,有加速上行空间

 

2020年广州GDP2.5万亿元,同比增加2.7%,五年年均增长6%。相较于疫情前增速明显放缓,尤其是2020年第一、二季度,广州的GDP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2.7%1.0%,而前一年的平均水平在7%以上;但是,由于整体实力雄厚以及国家复产复工政策和定向补助,全年经济总体依然呈增长态势。

 

2021年前三季度,由于国内疫苗接种工作有序开展, GDP累计同比增长9.9%。第三产业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3%,其中互联网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16%15.3%,远高于整体增速。第三产业占广州GDP的比重在70%以上,其有序恢复为广州经济总量的恢复贡献了中坚力量。

 

贸易方面,相对去年疫情下停产带来的低迷期,前三季度广州出口增长明显提振,同比增长16.3%,甚至扭转了2017年以来出口量普遍下滑的趋势。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支持,以及广州市拥有的成熟、先进的产业链发挥了作用,广州生产的产品无论是在“质”上还是“量”上都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此外,在有序复工复产的背景下,原先另有供应地的需求方也对广州的商品增加了需求。

 

在疫情基本稳定、生产生活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对广州长期的经济增长利好的事件主要有三:一是广州市进一步深化落实产业升级,将低效率、低技术的产业迁移到周边区域,专注于培养高新技术企业,为广州市政府的“新经济”和“未来都市”发展部署做好前奏;二是临空经济区条例获批,并将于明年11日开始实行,对广州建设国际空港枢纽和国际贸易基础设施具有很好的激活效应;三是大湾区建设深化落实,区域内各大都市圈相互取长补短,进一步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加上“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和经济龙头,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5. 佛山:疫情冲击基本消除,预计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2.9%

 

2020年,受疫情影响,佛山经济增速大幅放缓,由20198%的高位下降到1.9%,但由于国内疫情在上半年基本得到控制,并且复工复产有序开展,因而全年经济在下半年逐渐回暖,总计仍有增长。2021年上半年,生产总量为0.55万亿元,同比增长17.3%,与2019年同期相比两年平均增速为5%。工业方面,工业产值同比增长高达24%,这主要得益于佛山支柱性工业生产的恢复;在1-8月中,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前五位支柱行业增速均超过两位数,其中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41.1%28.9%20.1%,这部分增长为佛山经济的提振注入了较大动力。

 

同时,由于国内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加上国际疫情形势的基本好转,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都得到了鼓励,固定资产投资平稳恢复,社会零售消费增长迅速。2021年上半年,佛山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1%,比2019年同期增长2.1%,两年平均增长1.0%。今年以来,佛山市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发挥复苏引领作用,基建投资增长34.8%,增速大幅高于全国、全省,居珠三角第一。工业投资增长59.6%,增速比一季度(7.5%)提高52.1个百分点,占整体投资比重为25.2%,比去年上半年(19.8%)和2019年同期(22.4%)分别提高5.42.8个百分点。在社会零售消费方面,佛山全市在今年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4.63亿元,同比增长18.1%,比2019年同期下降2.8%,这说明社会消费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包括:(1)上半年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9.9%,这是由于与佛山市其他行业相比,餐饮业受疫情影响最严重;(2)各类高科技产品消费高涨,2021年上半年,智能手机消费增长20.8%,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21.3%,可穿戴智能设备增长318.4%,这体现了5G网络的迅速普及;(3)佛山市楼市的火热推动耐用消费品实现较快增长,其中家具消费上涨43.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上涨14.5%,五金、电料类上涨14.5%

 

在佛山经济复苏中,另一股不可忽视的动力是强劲的进出口需求。2021上半年,佛山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4.8%,比2019年增长41.8%,疫情并未中断佛山市进出口火热发展的基本态势,尤其是出口额同比增长60.5%,比2019年增长54.6%。值得特别关注的是,跨境电商进出口和市场采购出口两大外贸新业态保持较快增长,前者交易额增长20.3倍,居全国所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前列,后者增长40.3%,且尚有上升空间,这体现了贸易方式的进一步优化,新业态正取代传统方式成为佛山外贸发展的重要引擎。

 

6. 珠海:消费下滑幅度较大,预计前三季度累计增长10.3%

 

2020年上半年,深圳和珠海两个外贸大市的复苏表现总体较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家电电气、电力能源、石油化工和精密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有较好外需支撑。2021年上半年珠海GDP同比增长12.9%,在珠三角城市群中排名相对靠后,这其中存在去年高基数的影响。

 

三季度以来,珠海市的消费增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可能与汽车消费的下滑有关。根据相关报道,2021年“五一”期间,珠海传媒集团成功举办“五一”车展,3天共售出1800余辆汽车,销售额近3.6亿元,这对于全年的汽车消费可能形成了透支,导致三季度汽车消费明显下行,带动整体社消变弱。预计三季度GDP在消费下行影响下增速降为6.2%,前三季度增速预计达到10.3%

 

长期看,珠海在大湾区的人均GDP仅低于其他四个核心城市,未来十年有望进入人口高速增长期,根据《广东省人口发展规划(2017-2030)》,珠海被明确列为人口将于2030年高达500万的大城市,按此推算每年需新增30万人口,这将推动经济长期增长并为产业结构转型带来要素基础。此外,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正式挂牌可使粤澳两地充分利用澳门国际贸易自由港、中葡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单独关税区及对外联系网络等优势,推动物流、人流以及资金流为粤澳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7. 东莞:出口推动高技术制造业增长,预计前三季度累计增长9.8%

 

2020年二季度,受益于电子信息产业出口,深圳和东莞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率先复苏的两个城市,这也导致其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速面临高基数。按照不变价计算,2021年二季度东莞GDP增长5.9%,我们预计三季度能够恢复至同比6.5%,两年平均增速4.8%,但相比疫情前6%-7%的增速水平,仍有差距。从当前增长形势看,预计东莞市在2021年有望迈入万亿GDP俱乐部。

 

从工业、投资、消费、出口等月度指标的变化看,固定资产投资的绝对值相对二季度抬升,同比增速也有加快,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6%,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38.7%。消费和工业增加值基本与二季度持平,走势较为平稳。2020年东莞市外贸依存度达到138%,出口拉动效果对东莞GDP的影响很大,1-8月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9%,比1-7月高1.3%,对经济的支撑力度进一步加强。

 

当前,东莞经济基本由出口主导的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在50%左右。五大支柱产业包括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设备、纺织服装鞋帽、食品饮料加工、造纸及纸制品。今年上半年,集成电路及关键元器件、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装备、生物制药等新兴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9%21.4%19.9%36.0%,明显高于全部工业增速。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深圳前海扩容对毗邻深圳的东莞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下一步东莞需要着力推动制造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8. 中山:基建投资高增长推动复苏,预计前三季度累计增长13.3%

 

2020年一季度中山GDP负增长13.1%,显示疫情对其冲击总体高于珠三角其他城市,此后经济呈缓慢恢复态势。根据我们的预测,三季度中山市GDP增长8.4%,两年平均增速约为8.2%,基本达到2019年之前的增速水平。

 

疫情以来,中山市经济复苏主要依赖于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等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深中通道、高速公路、客运码头等基建项目在疫后正加速建设。今年7月至8月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速相对去年夏季的高基数,依然同比增长11.3%19.3%,显示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保持很高的热度。相比较而言,消费的复苏则较慢,7月到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约2.8%6.4%,较二季度的同比增速水平有所下滑,但绝对量基本与二季度持平。

 

近年来,由于工业转型升级进度较慢,且较多依赖房地产投资拉动增长,中山市经济发展相较珠三角其他城市是有所滞后的。2019GDP增速仅为1.2%2020年也只有1.5%。这背后是其工业发展的颓势,2018年至2019年,工业产值出现负增长或者零增长。20188月,中山市出台《广东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重点改造提升家电、电子信息、五金、机械、灯饰、服装、家具、食品、游戏游艺等传统产业,加大对水泥、玻璃、化工、造纸、石材、有色金属等产业的转型升级,但从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负增长11.1%的态势看,这一转型升级任务仍任重道远。

 

9. 江门:工业与消费均有所放缓,预计前三季度累计增长11.1%

 

疫情以来,江门市经济复苏形势较好,在2020年二季度GDP当季同比即转负为正,目前已基本回复到疫情前7%8%的增速区间。7月至8月江门市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指标增长动能均环比二季度有所减弱,预计三季度同比增长7.9%,前三季度累计增长11.1%

 

出口是支持三季度江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江门市7月的外贸出口增速位居全省第一,1-8月电子行业和金属制品行业对江门全市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共计超出6成。当前,通信电子已替代金属制品成为江门工业第一大生产和出口产业,但横向看,近年来江门市交通运输设备、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和深圳等湾区产业发展高地的合作明显滞后于东莞等城市,在湾区的经济比重也有所下降,江门拥有大广海湾这一湾区少数能够集中连片开发的区域,应跳出传统的渐进式产业升级思维,抢先布局发展一些中远期发展前景远大于近期的新兴未来产业,作为推动江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

 

未来,江门应更多发挥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枢纽作用。区域发展不协调是广东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实现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协调发展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一个关键是实现珠江东西协调发展,在珠江西岸培育新的经济中心、创新中心和城市中心,增强对粤西的辐射带动能力。江门处于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东部发展带是江门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集中布局地,是江门发挥承东启西功能的关键承载地,也是江门提升“方便之门”与“辐射之门”作用的主要动力源。要将东部发展带率先做强做优,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扩大辐射带动范围,使东部发展带成为珠三角向粤西传递能量、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枢纽。

 

 10. 惠州:高技术制造业恢复较快,预计前三季度累计增长16.8%

 

今年以来,惠州经济增长呈现加速复苏,上半年增速16.8%,仅次于佛山。7月至8月惠州工业增加值基本保持在8%10%的当月增速,工业景气度仍在上升,投资和消费环比二季度继续好转,显示出良好的经济形势。预计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2%,前三季度累计增长16.8%,这一增速水平预计大湾区排名第二。

 

今年以来,惠州高技术制造业生产动能恢复较快,1-8月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20.9%,两年平均增长12.1%,比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多3.2个百分点。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深圳应不仅推动莞、惠成为自身“腾笼换鸟”的产业转移目的地,也应支持其吸引技术人才,培育能够与深圳产业形成配套的高技术产业,在深莞惠都市圈内避免同质化竞争。具体来看,首先要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不能让来惠企业感到营商环境与深圳有较大的落差;其次要在电子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产业领域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力度。

 

 11. 肇庆:基建投资有所放缓,预计前三季度累计增长13.9%

 

2021年二季度以来,肇庆经济已开始加速复苏,上半年增速达16.2%7月和8月数据显示,肇庆的主要指标走势分化,投资增速受基础设施投资大幅放缓影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放慢,工业同比增速基本延续二季度稳定在约25%,而消费开始加速复苏至同比约4%。肇庆工业主要依托非金属和金属制品、有色金属、化学原料制造等支柱行业增长,这些行业部分属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受益方,利润扩张有助于推升其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及原材料储备。预计预计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1.4%,累计增长13.9%,领跑珠三角城市群。

 

三、三季度湾区经济热点评论

 

 1. “限电限产”对广东经济的扰动

 

今年三季度以来,我国多省市出现了“拉闸限电”乃至居民用电受影响的现象,用电大省广东在9月下旬也开始部分限制工业企业用电[3]。限电原因其一是今年以来的煤炭供给难以支撑火力发电需求,煤价飙升导致电厂发电成本过高,电厂新增库存与发电意愿大幅下降,而2020年火力发电仍占全国全口径发电量的67.8%,影响较广泛;其二是部分省份上半年能耗双控未能达标,在三季度不得以对高耗能等产业采取集中限产举措以达到考核目标。而广东省正属于上半年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进度要求的省份[4],因此同时受供需两方面因素影响。

 

面对限电引发的舆论关注,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很快提出了应对举措。1012日,国家发改委允许煤电市场价格上浮20%、高耗能行业不限价,考虑到破历史新高的煤炭价格,多数地区预计会将20%的上涨额度用满,10月广东电力市场的竞价成交价格预计较9月继续抬升约20%2020年广东省总用电量中49.5% 为制造业用电,结合《广东电力市场2021年四季度运行方案》提出的“当售电公司月竞成交价差为正时,将正价差对应的超额电费,全额传导至市场用户”原则,无疑当前发电企业面临的成本攀升将以涨价或限产的形式传导至各类工业企业,这是否会对制造业大省广东三季度和四季度的经济形势带来大的负面扰动?对此,我们提出如下三点认识与建议:

 

1)电力短缺可能导致四季度电力在区域间的分配不均与成本差异,需尽量保证广东等出口大省的用电需求,在经济下行时期承压托稳。

 

从三季度宏观形势看,三季度GDP同比破5%,“三驾马车”中消费受局部疫情影响而超预期下行、投资受地产行业流动性收紧影响而增长放慢,基建投资进一步放缓则可能反映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未来增长的悲观态度,只有出口在9月再次创了单月新高,两年平均同比增速维持在10%以上。可见,三到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两个形势将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出口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在此背景下,保证外贸和制造业大省广东的经济较快增长对稳定全国经济形势十分重要,因此需要保证其工业用电的供应稳定与成本可控。我们建议,一方面应尽快加大煤炭供应量,保障冬季用电价格稳定,若冬季煤电供应仍有缺口,必要时应推动全国层面的跨省电力调配,更多满足广东等制造业大省用电。

 

2)因电价上涨空间放宽,四季度广东制造业企业将面临成本上涨压力。

 

限电限产已经影响到广东工业(特别是高耗能产业以及电气机械、金属制品、电子信息等本地优势产业)在三季度的发展,在PPI同比破10%的背景下,四季度广东制造业企业更可能面临原材料(多数原材料生产加工行业也是高耗能)和电力双涨价带来的较大成本压力,这一扰动的大小由工业用电价格涨幅决定,也取决于是否通过调配特别保障广东工业冬季的煤炭与电力供给。结合广东主要工业行业增加值占比,我们测算电力产出每下降1%,广东工业总产出平均将被拖累0.87%,可能的干预和电力调配将主要影响电力产出下降的幅度。从具体行业看,广东的电力热力供应、计算机通信电子、化学原料及制品、金属及非金属制品是受电价上涨影响最大的几个行业。

 

3)能源约束有助转型升级,但这是一个需要多因素形成合力的长期过程,特别是需要政府与企业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

 

限电限产客观上对于高耗能行业应用清洁能源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推动作用,日本的经济发展历史上也经历过类似形势。上世纪70年代的国际石油危机促使以石油进口为核心能源结构的日本,在设备和生产技术能提效的需求和投入力量越来越大,也相继提出“技术立国”和“科技立国”的口号。据统计,1973年至2005年,日本在钢铁、造纸、水泥、化工这几项高能耗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0%52%24%29%。但是,日本的收入倍增计划在70年代带动居民收入上升、内需实现高增长,也是80年代其转型成功的一大助力。

 

而就中国实际而言,经济仍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中高增长,且当前人均居民用电量仅为OECD国家的约30%,因此能源需求难以很快见顶。在此形势下要实现“碳中和”等中长期目标,只能或是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或是推动能源利用结构转型至清洁能源。而即便是在全国能源利用效率排名靠前的粤港澳大湾区,比较国际湾区仍有较大的节能降耗空间,根据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测算,大湾区的能源强度是东京湾区的2.3倍、旧金山湾区的1.4倍。截至20196月底,广东统调煤电机组装机占比为49%,而东京湾区煤电占比仅为5%。因此从另一角度而言,当前能源价格的大环境,对稳物价、保增长固然是一大挑战,但对倒逼我国市场机制和能源结构改革、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也是一个宝贵的窗口。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能够自上而下设置完整的能源结构转型与效率提升的路线图、硬约束指标等,但也应时刻注意设置的路径与时间表是否超出了市场主体可承受的能力范围,需要形成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例如此前电力市场的价格信号作用由于价格管控而扭曲,电力市场省间壁垒也导致跨省分配充满计划经济色彩,这些其实不利于政府厘清电力供需之间的实际矛盾,导致市场主体不得以通过停产的方式减少亏损,并释放信号。

 

 2. 深圳《前海方案》解读

 

9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对外发布。本次新政有如下若干关注点:(1)扩容至原面积的8倍。合作区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主要纳入了宝安机场等宝安区大片区域,生态环境、交通便利度、土地利用空间等条件大幅提升。(2)明确发展目标。《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立健全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突出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到2035年,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营商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建立健全与港澳产业协同联动、市场互联互通、创新驱动支撑的发展模式。(3)四方面政策举措。包括前海合作区将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等。

 

总结来看,扩容后的前海有如下发展趋势:

 

1)由主要支持深港服务业合作转向更趋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前海是内地唯一一个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至今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5万家,注册资本1.28万亿元,实际利用港资占前海实际利用外资的92.4%,合作区内主要产业包括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及专业服务等。前海大幅扩容后,未来新的深港口岸也将在前海设立,深港在科创、海洋产业、电子制造、教育科研等领域的合作都可以更多落地前海,而不仅局限于服务业。

 

2)合作区对深港合作发展的影响力将明显增强。《方案》在规则衔接、要素流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举措,例如以直接引进懂两地规则的人才来推动规则衔接的模式,允许港籍、外籍人士在前海合作区内任职;再比如政务数据跨境共享、口岸数据互联等“数据联通”尝试。随着空间范围扩大与制度创新的落地与深化,可预见合作区将对深港合作起到更大作用。

 

前海方案也与香港建设北部都会区错位发展、形成良好呼应,一个是落地在港的将深圳创新优势引入香港的科创中心,一个是落地在深的将香港专业化服务引入深圳的服务中心。10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施政报告》时透露,特区政府将耗时十年至二十年在香港北部建设一个300平方公里、可容纳250万人生活的都会区,配合港深跨境口岸和交通基建(如连接洪水桥╱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香港与前海的联动会更加密切。

 

 

注释:

[1] 见北大汇丰智库20211月发布的《2020年深圳经济分析报告》。

[2]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分为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一般债券是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作为还本付息资金来源的政府债券;专项债券是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作为还本付息资金来源的政府债券。与之相对应,一般债务收支需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专项债务收支则需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3] 见广东省能源局926日发布的《广东省积极应对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全力保障全省电力有序供应》。

[4] 见国家发改委817日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

 

来源:北大汇丰智库宏观组

撰稿人:海闻、喻奇